(1)古之善為道者,微妙玄通,<br>深不可識。<br>(2)夫唯不可識,故強(qiǎng)為之容:<br>豫兮若冬涉川,猶兮若畏四鄰,<br>儼兮其若客,渙兮若冰之將釋,<br>敦兮其若朴,曠兮其若谷,<br>混兮其若濁。<br>(3)孰能晦以理之徐明?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?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?<br>(4)保此道者不欲盈。 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<br><br>(1)善為道者:指得"道"之人。 (2)容:形容、描述。 (3)豫:原是野獸的名稱,性好疑慮。 豫兮,引申為遲疑慎重的意思。 (4)涉川:戰戰兢兢、如臨深淵。 (5)猶:原是野獸的名稱,性警覺,此處用來形容警覺、戒備的樣子。 (6)若畏四鄰:形容不敢妄動。 (7)儼兮:形容端謹、莊嚴、恭敬的樣子。 (8)客:一本作"容",當為客之誤。 (9)渙兮其若淩釋:形容流動的樣子。 (10)敦兮其若朴:形容敦厚老實的樣子。 (11)曠兮其若谷:形容心胸開闊、曠達。 (12)混兮其若濁:形容渾厚純樸的樣子。 混,與渾通用。 (13)濁:動態。 (14)安:靜態。 (15)不欲盈:不求自滿。 盈,滿。 (16)蔽而新成:去故更新的意思。 一本作蔽不新成。<br><br>【不盈】得道行道之人的足跡。<br>(1)古時候善於修道、行道之人,是精微玄妙,無往而不亨通。 他們的智慧、內涵真是深不可測。<br>(2)因為深不可識,所以只能勉強用些語言來形容:<br> 處事小心翼翼,如冬天穿越冰川(冰河);<br> 做事三思而後行,怕得罪他人;<br> 有時看起來比較嚴肅,像個客人;<br> 有時有熱情洋溢,如春風吹拂,能讓冰雪消融;<br> 品性敦厚誠信,樸素實在;<br> 心量無限大,且又虛懷若谷;<br> 與世同流但不合汙,不露鋒芒,大智若愚。<br>(3)對於宇宙大道,大多數眾生是渾然不知,誰能讓不明白宇宙大道的人,逐漸明白了悟呢? 誰能讓這污濁的世風人心,引領由靜而清? 誰能讓貪圖安逸的眾生,逐漸解凍流動起來,活出生命的意義?<br>(4)有道、得道的人,不會自滿,固步自封,停滯不前。 因為不會自滿,固步自封,仍會不斷虛心學習,推陳出新,所以他的生命永保新鮮,不斷成長,創造力也會源源不斷。<br><br>這一章緊接前章,對體道之士做了描寫。 老子稱讚得"道"之人的"微妙玄通,深不可識",他們掌握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,懂得運用普遍規律來處理現實存在的具體事物。 也可以說這是教一般人怎樣掌握和運用"道"。 得"道"之士的精神境界遠遠超出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水平,他們具有謹慎、警惕、嚴肅、灑脫、融和、純樸、曠達、渾厚等人格修養功夫,他們微而不顯、含而不露,高深莫測,為人處事,從不自滿高傲。 本章里"蔽而新成"四字,有的版本作"蔽不新成",這樣,含義就迥然相異,前者解釋為去故更新,後者則是安於陳舊,不求新成的意思。 本書取"蔽而新成",大致符合上下文意。<br><br>"道"是玄妙精深、恍惚不定的。 一般人對"道"感到難於捉摸,而得"道"之士則與世俗之人明顯不同,他們有獨到的風貌、獨特的人格形態。 世俗之人「嗜欲深者天機淺」,他們極其淺薄,讓人一眼就能夠看穿;得"道"人士靜密幽沉、難以測識。 老子在這裡也是勉強地為他們做了一番描述,即"強為容"。 他們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心理素質,有良好的靜定功夫和內心活動。 表面上他們清靜無為,實際上極富創造性,即靜極而動、動極而靜,這是他們的生命活動過程。 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敦厚樸實、靜定持心,內心世界極為豐富,並且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,由靜而轉入動。 這種人格上的靜與動同樣符合於"道"的變化規律。
正在翻译中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