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道德是心中的事情,不是裝裝樣子做給別人看的。 所以,如果在別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忽視對自己心靈和行為的約束,就會逐漸滋長出大毛病來。 "慎獨"強調的是,心中必須具有某種信念,這樣才能在別人看不見、聽不到的情況下,說話做事也符合道德規範的要求,這可是一種非常崇高的境界。 小朋友們從小就要培養自己"慎獨"的精神哦。 *慎獨是儒學的一個重要概念,是我國古代儒家創造出來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。 這個世界由道、理、義在規範制約著,要想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。 歸根結底,"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"。<br>*一個人做壞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,不外乎內因和外因兩個因素所致,就像人生病一樣,是人本身的抵抗力、免疫力下降和遭到外界風寒雨濕的侵蝕所致。 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下,有的人患病,有的人則不患病,那是因為人的抵抗力、免疫力不相同。 因而現在人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身體鍛煉,為的就是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。 我們加強"慎獨"修養,就如同加強身體鍛煉,增強身體的抵抗力、免疫力,以抗拒疾病的侵擾一樣。 "蘭生幽谷,不為莫服而不芳;舟行江海,不為莫乘而不浮;君子行義,不為莫知而止休。" 加強"慎獨"修養,謹慎個人行為,就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,在獨處時也要做到表裡如一。<br>*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"的慎獨境界,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,這需要"三省吾身"的態度。 孔子說:"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 "荀子说:"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,則知明而行無過矣。 "曾子說:"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 傳不習乎? "宋代大理學家朱熹於《白鹿洞書院榜示》中鄭重寫下"行有不得,反求諸己"八個大字,而唐代大文豪韓愈會諄諄告誡其弟子雲:"諸生業患不能精,無患有司之不明。 行患不能成,無患有司之不公。 "他們在為人處世和道德學問修養時始終貫穿著"自我反省"的態度,不僅立了功,也立了德,而且立了言,所以被尊崇為聖人,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。
正在翻译中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