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句掌故。<br>清朝《廿二史考異》的作者錢大昕,寫了一篇文章〈與友人論師書〉,便對「人之患,在好為人師」有所反省。 他說:「古之好為師也以名,今之好為師也以利。 」意思是說,古人因為求名聲所以喜歡作別人的老師,現代人(指清朝)則是因為利益所以喜歡作別人的老師。 文章中,錢大昕自己也承認,年輕時也有追求名聲的念頭,後來便引以為戒,即使是有利可圖,也不敢去做。<br><br>《慈濟月刊》中曾有這樣一個小故事〈泰雅族姆姆〉,作者許禮安醫師這樣寫道:「所謂『人之患在好為人師』,以前總是自認為:『我是醫師』,聽到有人叫『醫生』,還有點覺得被貶低了地位。 從事安寧療護工作之後,才深刻體會到:在死亡面前,我什麼都不是,病人才是老師,我只是學生。 」不論你是什麼樣的「師」,你所面對的物件,才都是你真正學習的源泉,也是我們獲得生命動力的來源。
正在翻译中..